提要:统一战线是一致性与多样性这一对立统一关系在政治领域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深入认识和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包容差异,团结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并取得不同政治力量的支持,终于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本文通过比较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在处理社会一致性与多样性方面的失败教训,简述中共统一战线方针的形成和作用,论证统一战线对实现百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一致性 多样性 统一战线 中国梦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是中共从90多年来所取得成就和遭遇的挫折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加深认识和得出的执政规律,体现了执行党的战略眼光、政治智慧。
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和内涵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统一战线是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是一致性和多样性这一矛盾关系在政治领域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主题和目标,即统一战线的一致性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或者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而统一战线依赖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而存在,其多样性是绝对的。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反映在政党关系上就是“和而不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尊重包容不同政治力量的差异。
自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失败到1937年日军全面侵略中国,中国近现代100多年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是社会不同力量努力奋斗的共同目标,是这一时期社会一致性的具体表现。
然而,不同社会力量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呈现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政治诉求,体现了社会多样性。过去100多年,不同的社会力量因所处阶级的局限性,对于如何实现民族独立有着不同考量,也选择了不同的实现路径,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共于1921年成立,经历了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通过28年的努力,联合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共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中国,带领人民翻身做主。
二、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缘何失败
在中共建立新中国之前,已有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国家,然而前者的结局是国家分裂,军阀混战,后者则全面溃败,退守台湾。究其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社会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
(一)北洋政府——只有“多”没有“一”
1912年,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逼迫清帝逊位,实现南北和解和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然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原有的统治体系崩塌,各地方势力实际掌管军事、财政,各自为政,国家呈现碎片化状态。同盟会、北洋集团、地方势力之间并未就政府的权力分配达成共识,形成一致的利益。因此,在北洋政府期间连续出现宋教仁遇刺,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护法运动,府院之争等事件,最终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
彼时的中国社会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一切政治分歧都以暴力解决,内战连绵不绝,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更无从谈起。直到日军全面侵华,国家濒临灭亡之际,在中共的努力下,各方政治、军事力量才团结一致共赴国难。
(二)国民党——只有“一”没有“多”
1945年,全国上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彼时国民党和蒋介石在国内外的威望达到了空前高度。然而,仅仅4年光景,国民党就在大陆全面溃败,败走台湾。
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国民党、中共和民主同盟明确了国家走“和平、民主、团结”的治国方针,建立联合政府。但为维持一党训政的既得利益,国民党公然撕毁双十协定,阻止其他社会力量参政,制造“较场口事件”、“下关事件”、包办“国民大会”;不接受中共和民主同盟合理的政治诉求,认定民主同盟为非法团体;过分迷信武力,发布《勘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全面发动内战;最终民心丧尽,自取灭亡。
事实上,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各种机构在沦陷区以接收敌产的名义抢夺人民私产和变卖国家财产,其威望就已一落千丈。中共则通过土地改革赢得了农民的支持,胜负已分。可以说,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脱离群众,是其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中共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的确立
中共从成立初期就非常重视与其他政治力量合作与联盟。但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到瑞金时期的工农民主联盟,延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联合政府,建国后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统战的对象从工农阶级发展到“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范围越来越广泛,力量越来越强大,成就也越来越伟大,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最终确立了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
1925年,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就是说,能否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直接关系中共革命事业的成败,中共领导人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1935年华北事变后, 由于日本侵略的加紧,中日民族矛盾迅速激化,毛泽东在同年12月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的利益的。人民共和国的政府以工农为主体,同时容纳其他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势力的阶级。”在中共的努力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并最终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1948年,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刻,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号召“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中共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推到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于1949年成立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并在1956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可以说,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许多成功都是执行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和路线。当然,中共在统一战线方面也曾犯过的错误。1945年,周恩来在中共七大做了《论统一战线》的专题报告,对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是明确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联合别的阶级,既有统一性,又有区别性。左倾观点只讲区别不求统一,如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脱离群众,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北上长征。右倾观点只求统一不求区别,例如国共第一次合作,由于陈独秀右主张不分阶级,受到大资产阶级的影响,结果北伐战争因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背叛和国外势力的干涉而失败。
二是明确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周恩来指出,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但并非天然具有领导权,而是应当主动争取。右倾是放弃领导权,左倾是自我孤立,变成空头司令,都造成过严重的损失。
四、民主党派在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一)民主党派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中共发布《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强领导;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和民主监督。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二)民主党派响应和支持中共的政治主张
以我们九三学社为例。1944年,国民党采取反共、消极抗战、避战观战的政策,导致西南地区国土大面积沦陷。为内争民主,外御日寇,中共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力量联合起来成立抗日民主联合政府。为响应中共的号召,许德衍等人组织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前身),主张“团结民主、抗战到底”。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积极响应中共八项和平主张,拥护新政协的召开等。
(三)民主党派助力国家的繁荣发展
我们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先后拥有17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对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多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的涂长望先生为例,他奠定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基础,并培育了一大批气象人才,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值得一提的是,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先生也是九三人。
五、小结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积贫积弱的100多年里,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立宪派、激进派都进行过救亡图存的努力,但是都因没能处理好社会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而失败。只有中共认识到群众的伟大力量,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终于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知往鉴今,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阶段,社会各不同阶级应统一思想和坚持中共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正确认识社会政治力量的多样性,尊重包容差异,建立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